个人介绍
环境资源法 华东理工大学本研学习平台

主讲教师:张婧

一、教学基本目标 本课程是法学专业本科的专业核心课程。 开设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环境法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沿领域,了解环境法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了解环境法学的研究领域,了解环境法学思维的特点、方法和一般模式;掌握环境法学的基本概念和一般理论,掌握环境法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我国环境法律制度的精神与主要内容,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环境法的基本理论并结合环境法律的规定分析和解决环境法律问题的能力。 授课内容根据实际需要及新法颁布进行适时调整。 二、课程涉及知识技能 环境资源法学是一门边缘性的交叉学科,不仅涉及行政法、民法、刑法、国际法等法学学科,而且还涉及环境科学、环境社会学、环境经济学等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学科。环境资源法同时还是一门具有特定内容的独立的法学学科,具有如下特点:是一门理论上具有综合性和探索性的课程,学习本课程,既要具备充实的法学基本理论知识,又要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和对人类行为的不断反思,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正在悄然发生改变,环境资源法学可以直接服务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并对我国环境与资源方针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对我国参与国际环境合作以及对有关环境与资源纠纷的处理等具有直接的运用价值。 三、相关能力培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环境资源领域内的基本法律内容,包括重要公约条约及国内立法,构建环境资源法学的基本体系,能运用环境资源法学的特殊研究方法;使学生掌握环境法中独特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分析环境法案例、将所学的环境法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培养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具有一定的法学理论研究和较强的法律实践能力,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或实践型人才。
学校: 华东理工大学本研学习平台
开课院系: 法学院
课程编号: 10232008
学分: 2
(一)教材类

1.曹明德:《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2.汪劲:《环境法学》(第四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二)著作类

1.吕忠梅:《环境法新视野》,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蔡守秋:《调整论——对主流法理学的反思与补充》,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叶俊荣:《环境政策与法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陈慈阳:《环境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徐祥民、田其云:《环境权——环境法学的基础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吴卫星:《环境权理论的新展开》,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7.刘显鹏:《环境公益诉讼演进的思路与架构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24年版。

8. 潘牧天、孙彩虹:《司法体制改革视域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24年版。

9.最高人民法院司法研究重大课题报告·环境资源审判卷,人民法院出版社,2019年版。

10.【日】原田尚彦:《环境法》,于敏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1.【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杨通进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2.【法】亚历山大·基斯:《国际环境法》,张若斯译,法律

(三)论文类

1.吕忠梅:《论公民环境权》,载《法学研究》1995年第6期;

2.蔡守秋:《从环境权到国家环境保护义务和环境公益诉讼》,载《现代法学》2013年第6期;

3.王灿发:《论生态文明建设法律保障体系的构建》,载《中国法学》2014年第3期;

4.曹明德:《中美环境公益诉讼比较研究》,载《比较法研究》2015年第4期;

5.柯坚:《论污染者负担原则的嬗变》,载《法学评论》2010年第6期;

6.竺效:《论中国环境法基本原则的立法发展与再发展》,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

7.徐以祥:《论我国环境法律的体系化》,载《现代法学》2019年第3期;

8.杜健勋:《国家任务变迁与环境宪法续造》,载《清华法学》2019年第4期;



提示框
取消 进入课程
提示框
确定要报名此课程吗?
确定取消